卯门生紫气,兔岁报新春。2023年1月14日,吴文化博物馆2022年年会在博物馆二楼多功能厅顺利召开。吴文化博物馆馆班子成员、全体馆员、志愿者代表以及演绎社成员代表出席了年会,大家一同度过了难忘而欢乐的时光。
我们经常能在博物馆中见到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是一种力量,让观众与博物馆的联系更加紧密;他们是一座桥梁,缩短了观众与历史的距离。正是每一位志愿者恪尽职守、耕耘不辍、艰辛付出,共同护持了吴文化博物馆这个文博家园的勃勃生机。
因此,在年会现场,首先进行了吴文化博物馆志愿者工作总结暨表彰环节。一年的辛勤,亦有一年的收获。吴文化博物馆志愿工作负责人余佳敏用三个“感动”总结了2022年度的志愿者工作,感动于志愿者们对博物馆的热爱、对志愿服务的巨大热情,感动于志愿者们锲而不舍的学习能力,感动于志愿者们坚韧不拔的服务精神和满满收获。
这一年里,吴文化博物馆成立了志愿者管理委员会,并发布了吴文化博物馆志愿团队新章程和服务规范,进行了“讲师团”选拔并开展吴文化特色志愿服务项目——“雅俗共赏吴博说”。志愿者全年累计服务时长3310小时,服务场次1819场,参与了84场各类讲座与部分课程活动,至少为5万名观众解决了参观学习时的疑惑。这些数字背后凝聚着志愿者们对文博事业的热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此外,2022年,吴文化博物馆志愿者团队进行了“讲师团”选拔,由十余位优秀的志愿者老师组成讲师团,周末在馆内开设特色课程,同时定期走进社区基层进行吴文化宣讲。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志愿者们用热情奔赴热爱,不断为吴文化博物馆增添着文化的厚度和人性的温度。正是他们的付出与坚持,铸造了吴文化博物馆开放服务的靓丽风景。
在吴文化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中,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志愿者。在年会上,吴文化博物馆对年度优秀志愿者、年度讲师团优秀讲师进行了表彰。优秀志愿者代表吴蔚然在发言中总结道,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也是“自助”,既是“乐人”,也是“乐己”。
2022年8月,吴文化博物馆发布招募第三批志愿者的公告,收到了近300份申请。在经过了简历初筛、面试、培训、笔试、讲解考核等层层选拔之后,有22位志愿者脱颖而出。在现场,吴文化博物馆陈小玲副馆长、冯磊副馆长为新志愿者授牌。
新志愿者代表钮华锋分享体会,畅谈在加入志愿者团队后的诸多收获。他表示,吴文化博物馆志愿者团队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分享精神以及观众的热情参与和积极建言令自己深受感动,更为他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
其实除了志愿者,在吴文化博物馆里,还有一支特别的团队,他们是观众,是素人,他们喜欢博物馆,也热爱戏剧舞蹈等艺术,他们努力学习如何以文物、展览为核心,原创一部话剧,他们也身体力行为博物馆的观众带来丰富的戏剧体验。他们就是吴文化博物馆演绎社。 “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区域文化综合体”是吴文化博物馆对自己的定位,这样一个文化综合体,就不再只是将博物馆作为文物保管、收藏和展示的机构,而是要更多通过教育、艺术等形式,为观众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公共服务。戏剧、舞蹈这样的动态艺术与静态的物相结合,为观众理解文物、理解历史提供一种新的阐释,这便是博物馆演绎。
2022年是吴文化博物馆演绎社成立的第二年,演绎社工作负责人吴婕作年度工作汇报,回顾了演绎社2022年的各项工作。
在这一年中,吴文化博物馆演绎社不断尝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自2022年6月,演绎社恢复活动以来,演绎社全体社员以馆藏国宝文物元代“朱碧山造银槎杯”为灵感创编原创剧目《寻槎记》;创新开展戏剧体验工作坊6场,观众参与度高,反响积极热烈;联动苏州湾大剧院开展《切西亚》戏剧工作坊及舞蹈《空境》24小时编创展演;组织半年度外出学习参观,社员们来到吴中古迹寻访交流,深入了解吴地文化。此外,演绎社还完成了团队的扩充和优化,共8人进入到新社员培训,演绎社设立讲师团,培养和鼓励社员深度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演绎社的各项活动受到了媒体、博物馆界同仁的关注,在业界具有一定的知晓度。
吴文化博物馆演绎社成立至今,社员们已经真正地融入了这个团队。在这一年里,社员们一起在尝试、摸索中突破自我,用自己的情感与想象诠释文物、演绎国宝,为博物馆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和理解方式。
年会现场,吴文化博物馆对年度优秀演绎者进行了表彰。年度优秀演绎者代表杨开森在发言中表示,参加吴文化博物馆演绎社,始于兴趣,沐于文化,敬于艺术,久于热爱,忠于坚持。演绎社社员的情怀和价值就是用最大的戏剧热诚和极限输出,与博物馆共发奋,同图强。
会上,吴文化博物馆陈小玲副馆长在发言中表示,志愿工作和演绎社工作对博物馆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这两个团体,博物馆与社会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增强了博物馆的力量。她指出,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博物馆与志愿者、演绎社社员之间能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携手并进,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光添彩。
年会的最后,特别设置了联欢会环节,吴文化博物馆全体馆员、志愿者、演绎社社员共同参与,大家从自己的工作、服务内容出发,用多种形式进行编创,呈现出一场精彩纷呈的晚会。
因受特展“世间神祇——中古以降山西寺观与墓葬中的图像”的影响,吴文化博物馆志愿者前往山西进行了一段古建学习之旅。以此为灵感,志愿者刘勤娴进行了视频的编创,并由志愿者钱刚带来了一段饱含深情的朗诵,与大家分享了她们的学习感受和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热爱。
历史悠久的吴歌,是吴文化关于声音的记录,以其明快清新的风格、委婉缠绵的歌词而声名远扬。新人志愿者钟华带来吴语清唱《对花》,大家共同领略了吴侬软语的独特魅力。
演绎社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结合活动参与情况,带来了舞蹈、配音与戏剧串烧节目,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愿景。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风趣幽默的语言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最后,吴文化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根据博物馆的展览创作了戏剧《东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自长安出发,携带各种国宝,东行前往吴文化博物馆寻找文明的故事。《东游记》以此为主轴,串联起了2021年至2022年吴文化博物馆的重点临时展览。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回忆了过去一年里展览工作的点点滴滴。这场演出汇集了全体馆员的才思和创意,也体现了吴文化博物馆团队的凝聚力和青春活力。
年会在《难忘今宵》的歌声中落下帷幕。在2023年,吴文化博物馆将继续以优质的展览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多样的文创产品,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