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是指所有用纺织纤维制成的平面或立体织物及其制成品,古代织物原料有丝、毛、棉、麻四个大类。在古墓葬、古遗址发掘中,出土随葬的衣着、饰物及葬仪用的织物,由于长期埋在地下,受各种微生物和其他化学成分的影响,纺织品文物出现了诸多病害,同时纺织品也易受到光、热、化学品和机械等因素的影响,引起纤维降解和强度降低、颜色褪变以及形貌和手感的改变。了解这些病害是进行保护修复的前提。
1、残缺
由于纺织物长期埋藏在地下环境中自身强度下降,同时受外界因素影响,织物发生残断,造成纺织物表面局部缺失残损,形态无法保持完整的现象。
2、破裂
纺织品的经线或纬线断裂形成破口或裂纹的现象。
3、糟朽
在长期的保存环境作用下,组成纺织品的动植物纤维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发生严重化学降解,导致纺织品结构疏松、力学强度大幅降低形成碎屑、残渣的现象。
4、粘连
纺织品在埋藏环境中长期受织物上方的覆压物压迫,以及自身折叠形成局部重力层叠状态下,织物层与层之间紧密贴合、粘滞而难以分离的现象。
5、皱褶
纺织品表面由于各种外力造成形态不平整,织物皱缩、堆叠、变形等显著影响纺织品外观的现象。
6、晕色
纺织品上颜色较深部位的显色物质(矿物颜料、植物染料等)向浅色部位扩散或沾染的现象。
7、褪色
纺织品显色物质由于物理脱落或者化学降解等原因,出现色度降低的现象。
8、水渍
因水侵蚀在纺织品表面留下的沉积物或水浸过造成痕迹的现象。
9、污染
纺织品在保存、使用、传承、收藏、埋藏、出土等过程中表面因各种原因形成污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