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文化情缘
又见长安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千年的中国看西安”。
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浓缩了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精华。
西安,古时曾立名“长安”,意为“长治久安”。开元年间,唐朝主政者励精图治,国力进入全盛阶段,开创了盛世局面。当年的皇宫与今天的西安古城墙重合,十三朝古都的荣耀尽数写进这城墙。
城墙从来不是冰冷的遗迹,而是活着的历史。
在南门内西甬道,习近平总书记抚摸着西安古城墙说:“城墙如此坚固、巍峨,很有古都气势!”在询问城墙保护工作时,他说:“这是世界级的宝贝,要保护传承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踏访西安,他说“要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到城墙上来”。
兔年伊始,古城墙下的喧嚣充满着人间的烟火气。
又见长安,续写的是盛世繁华,生动的是今日人间。
习近平的文化情缘
鹭岛瑰宝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在厦门举行。在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这样介绍他曾工作过的城市:“厦门风景秀丽,气候怡人,是中国著名的海上花园。一个多月前,有‘万国建筑博物馆’、‘国际历史社区’美誉的鼓浪屿,是厦门的一个小岛,正式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色彩。”
1986年,鼓浪屿最大的别墅八卦楼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十几户人家寄居在里面。时任厦门博物馆馆长龚洁找到正在鼓浪屿开会的时任厦门副市长习近平,反映了情况。因为习近平的当场拍板,挽救了这座老建筑。时至今日,八卦楼已经成为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八卦楼的修缮方案也成为鼓浪屿其他老建筑修缮的样本,这为后来鼓浪屿历史文化社区申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在厦门任职的时候,曾主持编写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将鼓浪屿视作“国家瑰宝”,以这个高度统一规划并进行保护与建设。
在保护过程中,鼓浪屿一直遵循着习近平的指示,不仅仅作为旅游资源,更多的是从传统文化保护的高度进行整体规划和保护。比如,当年没有将鼓浪屿岛屿和厦门市(区)采取现代的交通方式连接,有意避免了外界对岛屿过多介入,避免增加岛屿旅游压力。
2017年7月8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欣闻鼓浪屿申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2023年1月30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消息称,今年我国将全面加大文物保护工程力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习近平的文化情缘
历史吟诵
《格萨(斯)尔》《玛纳斯》和《江格尔》是中国三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分别源自藏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的悠久传说,曾被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及。这三部伟大史诗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世界文明贡献了艺术瑰宝。
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国北疆、西南边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民族地区调研,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一再重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我们要特别注意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内蒙古聆听民族史诗《格萨(斯)尔》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今天来看一看你们就是要表明一个,党中央是支持、扶持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是文明没有断流的民族。56个民族不断交流、交融,形成了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
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习近平的文化情缘
史前家园
“万寿岩何等幸运啊,它本来是要遭受灭顶之灾的。”
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8.5万年前,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约4万年前,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在这里完成。
20多年前,由于三明钢铁厂的矿产开采,万寿岩险遭破坏。在“一炮炸掉”还是“原地保护”的抉择中,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作出的批示一锤定音,万寿岩被成功抢救回来。而三明钢铁厂也被习近平一直惦记着,着眼于中长期的发展,他提出三钢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降低能耗,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万寿岩和三钢的故事,其实就是对习近平所说的“做到保护文物和发展生产两不误”最好的诠释。
如何通过制度保障和顶层设计,让更多的历史遗迹不再遭遇万寿岩那样的“生死瞬间”?2020年9月,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把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的文化情缘
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出自孔子的《论语》,说明新知识、新学问往往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引用这句话,以此来告诉我们,“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等,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启示,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启迪。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对大同世界的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二者之间有着历史的相联,观念的相通,更有着价值上的相融。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儒家经典再次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